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2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构筑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确立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观。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02.75万余册。设有25个学院,建有5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15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等40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1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
近五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获“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15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1人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榜单中位列全国第四,在2018年度和2022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两次位列全国第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十年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在2021年举行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学校作为唯一高校代表作典型发言。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4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150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29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5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871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4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5篇、Nature发表论文2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14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成立了湖北省唯一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7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圆满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赛事,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理工类大学联盟,学校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被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百廿余年,风雨兼程,武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 “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崇高大学理想,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职能部门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党政办 | 87651441 | |
挂靠 | 87651903 | |||
挂靠 | 依法治校办公室 | 87651437 | ||
挂靠 | 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 | 87526276 | ||
2 |
| 组织部 | 87651400 | |
3 |
| 宣传部 | 87651403 | |
4 | 统战部 | 87651415 | ||
5 |
| 纪委监察处 | 87651423 | |
合署 | 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
6 |
| 学工部 | 87850156 | |
7 |
| 离退休工作部 | 87859073 | |
8 |
| 工会 | 87651427 | |
9 |
| 团委 | 87850840 | |
10 | 规划与学科办 | 87859207 | ||
挂靠 | 高等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院 | |||
11 | 余区管委会 | 86551117 | ||
隶属 | 水运社区居委会 | |||
12 |
| 本科生院 | 87859014 | |
挂靠 | 87850509 | |||
挂靠 | 87156929 | |||
挂靠 | 87858160 | |||
挂靠 | 附校办公室 | |||
隶属 | 附属小学 | |||
隶属 | 马房山校区幼儿园 | |||
隶属 | 余家头校区幼儿园 | |||
13 |
| 研究生院 | 87863980 | |
合署 | ||||
14 |
| 科发院 | 87883591 | |
挂靠 | 先进技术与装备处 | |||
15 |
| 人事处 | 87651461 | |
合署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
挂靠 | 人才工作办公室 | |||
挂靠 | ||||
16 | 国际处 | 87858005 | ||
17 | 信息化办 | |||
18 |
| 财务处 | 87651501 | |
19 |
| 国资处 | 87651490 | |
20 | 保卫处 | 87398307 | ||
21 | 评估处 | |||
22 |
| 审计处 | 87858336 | |
23 |
| 基建处 | 87850598 | |
24 |
| 后保处 | 87850922 | |
隶属 | 东社区居委会 | |||
隶属 | 西社区居委会 | |||
25 |
| 社会合作处 | 87160385 | |
26 | 招投标办 | 87645256 |
直属单位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科技转化中心 | 87655554 | |
2 |
| 图书馆 | 87651862 | |
3 |
| 档案馆 | 87879147 | |
4 |
| 网络中心 | 87651979 | |
5 |
| 测试中心 | 87651843 87651849 | |
6 |
| 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87641619 |
7 |
|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 |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 |
|
8 |
| 海南研究院 | 0898-88038218 |
附属单位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产业集团 | 87859024 | |
2 |
| 后勤集团 | 87651517 | |
3 |
| 出版社 | 87527948 | |
4 |
| 设计院 | 87651927 | |
5 |
| 医院 | 87664126 | |
挂靠 | 医疗费管理办公室(大学生医疗保险办公室) | 87855389 |
职能部门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党政办 | 87651441 | |
挂靠 | 87651903 | |||
挂靠 | 依法治校办公室 | 87651437 | ||
挂靠 | 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 | 87526276 | ||
2 |
| 组织部 | 87651400 | |
3 |
| 宣传部 | 87651403 | |
4 | 统战部 | 87651415 | ||
5 |
| 纪委监察处 | 87651423 | |
合署 | 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
6 |
| 学工部 | 87850156 | |
7 |
| 离退休工作部 | 87859073 | |
8 |
| 工会 | 87651427 | |
9 |
| 团委 | 87850840 | |
10 | 规划与学科办 | 87859207 | ||
挂靠 | 高等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院 | |||
11 | 余区管委会 | 86551117 | ||
隶属 | 水运社区居委会 | |||
12 |
| 本科生院 | 87859014 | |
挂靠 | 87850509 | |||
挂靠 | 87156929 | |||
挂靠 | 87858160 | |||
挂靠 | 附校办公室 | |||
隶属 | 附属小学 | |||
隶属 | 马房山校区幼儿园 | |||
隶属 | 余家头校区幼儿园 | |||
13 |
| 研究生院 | 87863980 | |
合署 | ||||
14 |
| 科发院 | 87883591 | |
挂靠 | 先进技术与装备处 | |||
15 |
| 人事处 | 87651461 | |
合署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
挂靠 | 人才工作办公室 | |||
挂靠 | ||||
16 | 国际处 | 87858005 | ||
17 | 信息化办 | |||
18 |
| 财务处 | 87651501 | |
19 |
| 国资处 | 87651490 | |
20 | 保卫处 | 87398307 | ||
21 | 评估处 | |||
22 |
| 审计处 | 87858336 | |
23 |
| 基建处 | 87850598 | |
24 |
| 后保处 | 87850922 | |
隶属 | 东社区居委会 | |||
隶属 | 西社区居委会 | |||
25 |
| 社会合作处 | 87160385 | |
26 | 招投标办 | 87645256 |
直属单位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科技转化中心 | 87655554 | |
2 |
| 图书馆 | 87651862 | |
3 |
| 档案馆 | 87879147 | |
4 |
| 网络中心 | 87651979 | |
5 |
| 测试中心 | 87651843 87651849 | |
6 |
| 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87641619 |
7 |
|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 |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 |
|
8 |
| 海南研究院 | 0898-88038218 |
附属单位
序号 | 机构之 | 机构名称 | 机构简称 | 电话 |
1 |
| 产业集团 | 87859024 | |
2 |
| 后勤集团 | 87651517 | |
3 |
| 出版社 | 87527948 | |
4 |
| 设计院 | 87651927 | |
5 |
| 医院 | 87664126 | |
挂靠 | 医疗费管理办公室(大学生医疗保险办公室) | 87855389 |
学 院
序号
|
机构名称
|
电话
|
1 | 综合办:87651779 教学办:87651776 | |
2 | 综合办:87733690 | |
3 | 综合办:86551180 教学办:86562947 | |
4 | 综合办:86551193 学工办:86565841 | |
5 | 汽车工程学院 | 综合办:87858200 教学办:87859136 |
6 | 综合办:87651793 教学办:87859133 | |
7 | 综合办:87651786 教学办:87651785 | |
8 | 综合办:87651816 教学办:87211752 | |
9 | 综合办:87651800 教学办:87399249 | |
10 | 综合办:86551172 教学办:86551167 | |
11 | 综合办:87859543 教学办:87859069 | |
12 | 综合办:86581991 教学办:86582958 | |
13 | 综合办:87108026 教学办:87162636 | |
14 | 综合办:87749379 教学办:87749300 行政事务部(马赛):87781905 教学事务部(马赛):87781900 | |
15 | 综合办:87859059 教学办:87658240 | |
16 | 综合办:87395079 教学办:87651809 | |
17 | 综合办:87651131 教学办:87651139 | |
18 | 综合办:87299096 教学办:87651823 | |
19 | 综合办:87156853 教学办:87658425 | |
20 | 综合办:87658215 教学办:87859229 | |
21 | 综合办:87750569 教学办:87750233 | |
22 | 综合办:87166203 教学办:87658017 | |
23 | 综合办:87888420 | |
24 | 综合办:87345014 | |
25 | 综合办:87859149 教学办:87162756 |
序号
|
机构名称
|
电话
|
1 | 综合办:87884448 | |
2 | 综合办:87651850-7041 | |
3 | 综合办:87054900 | |
4 | 综合办:86589907 | |
5 | 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与邮轮游艇研究中心(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办公室:86308715 86308716(传真) |
学校现有教职工5360人,其中专任教师309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70人,副教授144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省政府专项津贴1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战略和“15551卓越人才工程”,聘任了学科首席教授42人,科技创新人才35人,教育教学名师19人,青年拔尖人才110人。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张清杰院士
张清杰,男,1958年11月出生,河南省西峡县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材料微纳计算与新材料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Phys Rev Lett》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先后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首席科学家(2007~2017);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2018);科技部《第一届国家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2020~);科技部《面向203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科技部《面向2035年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专家组组长(2019~)。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专家,高度重视大学的战略管理研究,十分注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领大学的发展,十分重视大学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办学思想体系、发展战略和实施途径,主持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章程》、《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有效实施,引领武汉理工大学快速和高质量发展。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出版和发表了系列高等教育管理的论著,包括《智慧光耀下的大学之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等。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赵修建教授
赵修建,男,1959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1982年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玻璃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Glass)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兼特种玻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玻璃与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级知识分子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
赵修建教授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及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多项。他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了玻璃非晶态材料中的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为功能玻璃的组成与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完善玻璃非晶态材料的形成与结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活性TiO2光催化剂及其在生态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原理方面,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被认为具有极强开拓创新性和完整性,获得了中国硅酸盐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并于1998年战胜欧美日等科技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首次以发展中国家学者身份获得了每届仅授1人的国际玻璃协会Gottardi奖,为全世界华人首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分别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另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他引800余次,出版著作4部。另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5次。
1999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9月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评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武汉理工大学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将科学研究作为联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桥梁和中心,使科技创新成为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150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29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52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4篇、Nature发表论文3篇。
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7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校重大项目立项创历史新高,2019年交通中心严新平院士牵头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科研经费1.7836亿元;千万级重大项目立项创历史新高,2018年艺术与设计学院潘长学教授牵头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邮轮美学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科研经费1.2925亿元。
目前学校科技工作呈现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材料、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的依托下,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成果转化创新为突破口”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体系,一个“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政策合理、措施得力”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形成。
附:科学技术发展院网站链接: http://kfy.whut.edu.cn/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教外综函[2010]78号),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学士学位教育项目。该项目学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4年,项目培养计划由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共同制定,共享双方优质教学资源。课程教学由双方大学资深教师共同承担,采用双语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及创作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的艺术设计高级专业人才。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达到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学位颁发条件,可获得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艺术设计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获学士学位后可选择就业,或选择申请报考国内外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设置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工程硕士2个专业硕士点,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6个本科专业。学校先后获批中南地区首个设计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全国首个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是我国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的学科之一,已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是中国政府承认的英国公立大学,它于1893年按照英国《皇家宪章》成立,是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最古老的大学之一。2011年,原威尔士大学、斯旺西城市大学和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大卫学院合并重组为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并重组后的大学成为威尔士为国内外学生提供高质量学习和研究机会的重要机构。在2022年英国卫报全英大学艺术学科排名中,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位居第三。
国内唯一 该项目是全国唯一获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计划外自主招生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成效显著 该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学生均获得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毕业生选择在英国创意艺术大学、伦敦艺术学院、南安普顿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境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电信、腾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校内办学 学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共享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教师资源、图书馆、教学场地、运动场所、宿舍、食堂等,同时还能感受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多彩的校园文化。
专业优势 武汉理工大学是我国中南地区首所拥有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的专业院校,其设计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动画专业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是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最近英国质量监管委员会(QAA)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该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深获Aardman(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欧洲Framestore 和美国Dreamwork(梦工厂)等世界顶级设计公司的青睐。
质量保证 武汉理工大学资深教师、外籍教师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构建起优秀的教师队伍,开展双语教学及全英文教学。严格按照教育部和中外合作大学的有关规定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
费用节省 在武汉理工大学中英艺术本科项目4年的国内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在国内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的机会,为学生和家长节省了昂贵的出国留学费用。
学生为本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各班级均配备有全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空间,引入游戏课堂、展示课堂、讨论课堂,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促进学术全面成长成才。
模式灵活 学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期间亦可选择短期出国留学,毕业后可选择就业或继续在国内、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设有专人,负责为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
就业优势 学校设有实习基地,并组织学生实地采风,同时邀请专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同时具有英语语言优势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英艺术本科项目学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4年,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颁发的艺术设计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获得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学士学位(国家承认学历)后可选择继续在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或在国内外就业。
注:学生毕业前英语成绩达到雅思6分(单项不低于5.5分)或英方大学认可的同等水平。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Art and Design
本专业分为平面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交流、组织、设计策划能力,具备应用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各种设计问题的能力:
1、平面设计方向学生能合理运用设计美学法则、编排与色彩、结构与功能、材料与工艺等手段,协调环境与人、视觉传播与市场的关系,创新设计和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学生能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本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2023年6月25日-2023年7月10日
◆专才计划招生对象为具有学科专长或培养潜质,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且符合下列三类条件之一的2022届或2023届高中毕业生:
(一)高中阶段参加省市级美术类竞赛并获奖或省美术联考成绩排名全省前5%,且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
(二)英语水平达到雅思5.5分或托福87分或高考英语成绩130分及以上,且有较好的美术基础;
(三)已获得国(境)外知名大学美术类专业本科录取通知书。
◆优才计划招生对象为参加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外语语种为英语,且参加各省(区、市)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报名资料准备: 考生报名时准备好近期免冠2寸登记照(电子文档),并根据自身情况按下列表格清单提前准备好报名资料的扫描件(电子文档)。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招生信息网(http://sie.whut.edu.cn/zsxxw/)或微信公众号(微信名: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微信号:SIE_WUT)登录招生报名系统报名,并按系统提示上传报名资料的电子文档。
(专才计划和优才计划只能选报一项)
◆寄送报名资料:考生报名成功后,打印系统生成的《武汉理工大学中英艺术本科项目招生报名表》,并将下列表中资料的复印件按序号从上到下装订(无需封面),使用中国邮政快递(EMS)于2023年7月13日前送达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东院弘毅楼518室) 027-87585099,陈老师收。文件内容备注为“招生报名资料”。
注:所有报名资料必须一次性完整寄出,不接受补充寄送的报名资料。报名资料无论审核通过与否,恕不退还,我院将严格履行报名考生信息保密的基本义务。以上资料必须真实有效,若发现学生资料造假,将取消该生报考或录取资格。◆现场确认及测试:专才计划考生按下列时间携带报名资料原件到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现场确认及测试,测试方案另行公告。
◆专才计划由中英双方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英语水平和美术基础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择优录取。若专才计划未录满,剩余计划调剂到优才计划使用。
◆优才计划录取办法如下:
1、考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美术类本科线,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美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英语单科成绩达到总分的40%及以上,按考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成绩+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英语成绩,下同)分省(区域)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综合成绩相同时,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优秀者优先录取;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也相同时,省美术类专业统一考成绩优秀者优先录取;考生省美术类专业统一考成绩仍相同时,高考语文成绩优秀者优先录取。
3、分省(区域)计划根据各省(区域)合格考生的占比和生源质量确定。未录满的分省(区域)计划优先调剂到生源质量较好的省(区域)使用。
4、生源不足时,结合报名和招生计划情况,按不低于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在英国的录取标准,按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信息查询
◆考生可通过招生报名系统查询资料审核状态、测试成绩及录取结果。
◆学费每生每学年70000元人民币
◆住宿费、体检费等按学校相应收费标准执行
学校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列入学校“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文筑魂、以文化人、以文塑境,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学习先进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打造卓越文化,汇聚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构建卓越文化体系,筑牢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了以“筑梦•铸魂•立本•树人”办学思想体系为内核的卓越文化体系,确立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推进卓越文化建设,筑牢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进卓越文化的价值内化与创造转化,凝聚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价值共识。不断推进以育人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凝练了育人文化、学术文化、科技创新文化、行业特色文化、管理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校友文化等学校特色文化,形成了武汉理工大学文化册、宣传片、宣传册、校歌《卓越之歌》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建设了“理工力量”“理工文化”“理工故事”等一批精神文明专栏。组织“一学院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的基层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彰显各单位特色的基层文化。建设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理工大讲堂、理工大舞台、科技文化节、金秋艺术节、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繁荣有序。
丰富完善学校卓越文化成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形成良好文化环境。发布体现学校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追求的校园命名、主色调和校花方案,打造“理工文脉”,建设文化主轴;发布体现学校整体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方案,规范学校文化符号。打造学校文化地标,南湖校区“一场两馆”、学校新图书馆、艺术馆、校史馆、航海博古馆、天象馆等一批承载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展现学校特色的文化场馆相继建成,“畅想”大型铜雕、陶瓷雕塑景观已成为学校标志性文化载体。学校艺术馆、航海博物馆及校史馆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学校多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校园)、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一大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在教育部、湖北省评选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涌现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以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等一大批有德、有责、有爱的师生典型,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理工群星持续闪耀。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近年来,学校卓越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文化成果和产品进一步丰富,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氛围更加浓郁,学校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根据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精神和《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确认工作相关安排公告如下:
一、网上报名要求
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招生目录、报考条件等具体报名要求见《武汉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分为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推荐免试生除外)均需进行网上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到报考点进行网上确认,否则报名信息无效。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凡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每个账号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名缴费后需重新报名的,应在报名截止前取消错误的报考信息,并重新报名、缴费。网上报名截止后,系统统一将多出的费用自动返还到原来的银行卡上。多缴费用需要退费的考生,请不要在缴费后立即注销缴费账户,否则无法完成退款,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二、考点选择
(一)按照湖北省考试院文件要求,武汉理工大学报考点可接受以下两类考生的报考:
1.武汉地区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考生;
2.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本科毕业、报考在武汉未设报考点的湖北省内高校招生单位及报考湖北省外招生单位的考生。
网报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结合公安户籍系统对异地报名考生的信息进行比对,凡提供虚假户口本、居住证、社保缴费凭证的,不符合报考点考生接受范围的,网上确认一律不予通过。
单独考试考生须选择武汉理工大学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二)其他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考生,根据所在省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求选择报考点,根据报考点要求完成报名确认工作。
三、武汉理工大学考点报名确认要求
(一)网上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上传材料时间:10月30日-11月4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能网上确认),补充材料上传截止时间为11月5日17:00(逾期不能补充材料)。未按时完成网上确认,本次报名无效。
本报考点仅面向选择“4204武汉理工大学”作为考点的所有考生。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研招网网上确认系统(电脑端网址:https://yz.chsi.com.cn/wsqr/stu),核对本人的网报信息、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照片后等待考点审核结果,网上审核通过的考生视为报名成功。在审核期内,网上审核未通过的考生可补充相关材料,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视为报名成功。逾期不再办理确认手续。
(二)网上确认流程
(三)网上信息确认需提交材料标准
1.所有考生必须上传材料标准
(1)本人近三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照片要求如下:
①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白色背景,用于准考证照片);
②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建议大小不超过10M,宽高比例3:4;
③正脸头像,人像水平居中,人脸的水平转动角,倾斜角,俯仰角应在±10度之内。眼睛所在位置距离照片上边沿为图像高度的30%-50%之间。头像左右对称。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嘴巴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需占整张照片的比例为不小于2/3;
④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⑤照明光线均匀,脸部、鼻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⑥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
⑦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拍照;
⑧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⑨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
(2)本人身份证原件正反面照(分正、反面两张上传,请确保身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可见,亮度均匀,文字正向显示)。
(3)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要求如下:
①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建议大小不超过10M;
②拍摄时,手持本人身份证,将持证的手臂和上半身整个拍进照片。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
③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④确保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清晰可见、完整(没有被遮挡或者被手指捏住);
⑤照明光线均匀,脸部、鼻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⑥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
⑦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拍照;
⑧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如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泡、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⑨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
(4)照片示例
2.学籍学历校验未通过考生提交材料标准
(1)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以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的考生,须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自学考试届时可毕业本科生,提供考籍所在地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出具的自学考试成绩证明单;自考考籍在我省、符合我省报考点考生接收范围且选择我省报考点报名的考生,可前往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考生服务大厅(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47号,咨询电话:027-68880351,68880226)现场打印自学考试成绩并盖章;
(3)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毕业生、境外高校届时可毕业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上传就读高校出具的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证明;
(4)往届毕业生须上传《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1年以后的毕业生)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001年以前的毕业生)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本科或者专科就读期间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的考生,还须上传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信息变更证明或包含曾用名的户口本个人页。
3.其他材料
(1)往届毕业生(含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科毕业满2年及本科结业等本科同等学力身份考生)、未毕业在籍自考生、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考生、境外高校届时可毕业考生等在户口所在地报名的须上传户口本上的户主页及个人页(集体户口仅提供个人单页);异地报考的往届毕业生须上传报考点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的有效居住证原件(包括已办理的有效居住证电子证件或卡片证件,不包括申领居住证的凭证或者电子记录)正反两面,或报考点当地工作单位缴纳的近三个月的社保缴费凭证(考生可登录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或使用鄂汇办APP,查询打印个人社保参保证明),且网上确认时不应离职、社保不应停缴。现役军人提供士兵证/军官证和驻地部队出具在当地服役的证明在驻地市州报考。
(2)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须上传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内页图片。入伍时间在大学入学时间之前的,还须提供参军入伍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的证明。
(3)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报考,还须上传所就读第二学士学位学校的学生证或者学校出具的在校就读证明。
在校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选择就读培养单位所在地报考,也须上传所就读培养单位的学生证或者培养单位出具的在校就读证明。
(4)在读研究生报考都须上传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四)网上确认要求
1.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如实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提供不准确材料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2.考生仅能保留一条有效的网上报名信息。考生须认真仔细地核对并确认本人网报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
3.考生通信地址必须准确、详细,联系电话在报名、录取期间须保持畅通。如因个人原因无法联系导致招考信息未能及时获取、录取通知书无法送达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4.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确认系统中的诚信承诺书。通过研招网系统网上确认成功的考生,视为已签署承诺书。
5.根据教育部规定,往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作弊被停考的,还在停考期的考生今年不允许报考。违反此规定报名或网上确认的考生,报名和网上确认无效。
6.网上确认前考生应保管好本人居民身份证,可提前准备好符合标准要求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近期手持身份证正面的照片;网上确认期间发现身份证遗失,又无上述照片的,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网上确认时上传临时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手持临时身份证正面的照片;网上确认结束前仍未上传相关材料的,无法通过网上确认,本次报名无效。
7.考生登陆研招网上传网上确认资料后,应在网上确认期间及时关注本人网上确认材料审核情况,一旦审核不通过应在规定时间内补充上传材料,未按时完成网上确认的本次报名无效。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考生应考虑网上确认期间资格审核和审核可能不通过时修改上传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合理安排本人上传网上确认材料的时间。
(二)考生应按要求填报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真实有效的照片、证件、证明、凭证等图片材料,不得上传虚假、无关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图片。网上确认期间,因考生自身原因,如网报信息不准确、弄虚作假、提供信息不符合要求等,报考点可以审核不予通过;审核通过后,不符合报考条件要求,招生单位仍可以拒绝报考。
(三)所有考生均须凭居民身份证进行网上确认,现在还未办理或者遗失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应尽快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考试时须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入场,没有有效居民身份证的不能进场考试。
(四)选择非户口所在地报名的考生,须提供报考点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的有效期内的居住证原件(包括已办理的有效居住证电子证件或卡片证件,不包括申领居住证的凭证或者电子记录),或由报考点当地本人工作单位缴纳的近三个月社保缴费凭证(考生可登录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或使用鄂汇办APP,查询打印个人社保参保证明)。
(五)建议考生不要选择网上确认的最后一天提交审核材料,以免因审核不通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补充材料。考生上传网上确认材料后,应在网上确认期间及时关注本人网上确认材料审核情况,一旦审核不通过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充上传符合要求的材料,未按时完成网上确认的本次报名无效。
(六)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含初试和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得修改。
(七)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教育考试院、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和研招网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事项,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八)武汉理工大学考点设有三个考区,分别在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报考我校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航运学院的考生一般安排在余家头校区考试,其他考生一般安排在马房山校区或南湖校区考试,具体安排以准考证为准。
(九)武汉理工大学考点不统一为考生购买考试文具。请考生自行携带考试所需文具,可携带文具包括:2B铅笔2-3支或2B自动笔1支、笔芯1盒;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2-3支; 橡皮擦1块;三角板2个(45度三角板和30、60度三角板各1个);透明垫板1个;透明文具盒或包装袋1个(禁止使用铁制文具盒)。考场配有无声挂钟,考生不得携带手表类计时工具。
(十)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须使用A4幅面白色纸张。《准考证》应妥善保存到复试录取阶段,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
特此公告!
武汉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考试制度,武汉理工大学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2023年计划在经济学、法学、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个门类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材料与化工、交通运输、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等五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一、招生计划
各招生学院拟招生人数见招生目录。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实际招生计划数为准。
二、招生类型
1.普通招考: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通过“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
2.直接攻博:在学校相关招生专业内,选拔具有2023年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3.硕博连读:从本校优秀学术型硕士在读研究生中择优遴选2023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
三、学制年限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5年,其余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至少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外语水平达到报考学院规定的报考要求。
6.报考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学术成果要求由各报考学院规定。
7.报考全日制非定向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须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需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潜质;报考非全日制或全日制定向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需具有较好的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或潜力,在国家重点行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中发挥技术骨干相关作用,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8.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必须经考生所在地教育厅审核,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9.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研究生,按军队有关规定办理。
10.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11.同等学力者报考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连续工作满六年或六年以上(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
(2)已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硕士生培养单位出具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证明);
(3)已在所要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
五、报名流程
报考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考生(含硕博连读考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报名、缴费,并按照报考学院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经资格审核公示,符合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学校考核。
1.网上报名、缴费时间:2023年1月18日至2023年3月10日。
2.报名、缴费网址:http://218.197.101.52:8090 (报名费:255元)
3.考生按照报考学院要求提交相关材料。(部分材料下载网址 http://gd.whut.edu.cn/zlxz/qt/201912/t20191231_430413.shtml)
4.注意事项:
(1)考生登录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或各招生学院网站查询并认真阅读报考学院的招生方案。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提交个人1寸白底电子证件照;
(2)考生应严格按照报名系统要求填报相关信息,由系统生成报名号并完成缴费后报名生效;
(3)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考生,仍须进行网上报名。硕博连读的考生网上报名时请选择考试方式为“硕博连读”,并且如实填写在校生注册学号;
(4)报考类别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在职考生和其他不能全脱产在校学习的在职考生选择“定向就业”,无需调档;其他考生(无固定收入)选择“非定向就业”,档案及人事关系必须转至学校;
(5)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6)请考生准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学位授予及毕业单位、学位及学历证书编号等基本信息,网上报名结束后不予修改。考生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经查实提交虚假信息者将取消其考试及录取资格;
(7)请考生在2023年3月25日后进入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8)凡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报考学院提交材料的,均视为本人自动放弃报名,逾期不再受理。
六、考核
考核时间拟定为2023年4月中上旬,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各学院按照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及考核工作流程,对考生进行遴选。
1.学院组织专家组对考生提交的各类成果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由学院组织的考核。
2.设立学术学位考核组和专业学位考核组,根据考生报考类别分别进行考核。学术学位考核组由招考学院专家组成,主要对申报学术学位考生的外语水平、专业基础、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等进行考核;专业学位考核组由学位点牵头学院负责组建,由校内专家担任组长,校内外同行专家担任组员(校外专家不少于1/3),主要对报考专业学位考生的科研创新及工程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办法详见各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
3.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综合考核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
4.研究生院审核各学院拟录取名单,并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
同等学力考生在考核时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
七、录取
学校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根据考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综合考核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
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须将人事档案等转入学校,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日制定向博士研究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留在定向单位,定向单位必须与学校签订协议书,毕业后考生按协议书就业。
考生入学时须进行健康复查,未达到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要求者,取消入学资格。
八、学费标准
按照国家政策,研究生实行收费制度。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按学校相关规定缴纳学费。学费标准请登录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查阅(xxgk.whut.edu.cn/cwgl/jysf/sfxm/)
九、监督机制
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监察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进行全过程监察督导。对于在申请和考核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人员,一经查实将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于申请和考核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永久取消其报考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已被录取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凡对录取结果持有异议的考生或导师,可在公示期间进行申诉。申诉人向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诉书及有关证明材料,由学院处理并存档备案;如对院级处理结果不服,可在院级处理结果下达后5个工作日内向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申诉。
十、相关说明
1.学校严格遵照疫情防控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要求开展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整考核形式和时间,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和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
2.考生报名全部实行网上缴费,不接受现场缴费。若成功缴费后未通过学院资格审核,将于2023年7月份统一退费到扣费账户。
3.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7-87651413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邮编: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http:/gd.whut.edu.cn
武汉理工大学2023年中英艺术本科项目答考生问
答:中英艺术本科项目在校内办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6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目前学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确立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 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8.28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10.91万册。 设有25个学院(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5477人,其中专任教师324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工程学和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3‰。现有本科专业91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3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 12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4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6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近年来,学校在多项全国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 2018年,大学生参加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40项(其中国家级奖463项)。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 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 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 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建筑材料等5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实验室等。 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2019年,学校同时进入THE世界大学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及QS世界大学排行榜。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纪元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 大学生思政实践定制服务项目”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陈纪元,中共党员,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学校助力襄阳共同缔造志愿服务队队长。曾在空军航空大学服役,因伤退伍后,将“卫国梦”化作“强国行”,用“专业所能”服务“基层所需”。“蹲守”社区服务200天,驻点开展“一对一助老午餐会”“诸葛夜话”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行动100余次,带动1000余名青年参与社区“共同缔造”活动。所开展的武汉市青和居“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得到团中央的充分肯定;所服务的社区被评为“最美社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行走的思政课 — 大学生思政实践定制服务项目”旨在发挥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科特色,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科资源,面向高校大学生党、团支部提供思政实践定制服务。项目构建“三走三学”的项目体系:走出课堂,演学“红色剧游”;走向社会,践学“红色地图”;走进自己,讲学“红色故事”。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服务11所高校的200余个学生党、团支部,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力量。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项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进青年志愿者典型的培育选树,培育资助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扎实推进学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成效。
据悉,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立,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本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评选共有260人获得表彰,其中湖北省有9人获奖;本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评选共有100个项目获得表彰,其中湖北省有3个项目获奖。